网站首页 产品与服务 浩瀚体育棋牌登录网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文字实录 首届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江苏选拔赛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12-08来源:浩瀚体育浏览次数:1

  原标题:文字实录 首届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江苏选拔赛新闻发布会

  2023年8月8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举行首届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江苏选拔赛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省博士后工作情况。省人社厅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志远,常州市人社局副局长、常州市人力资源和就业创业管理中心主任苏叶,常州市新北区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张袁元,卓越博士后计划入选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后陈晶晶,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磊出席新闻发布会。

  博士后制度是全球通行的吸引培养使用青年拔尖人才的重要制度。江苏自1985年起开展博士后工作,是全国最早开展该项工作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博士后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有效激发了广大博士后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设各类博士后载体1550个,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全覆盖;累计招收博士后近3.4万人,在站博士后1.3万人,为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聚焦“高精尖缺”,打造战略人才力量“蓄水池”。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22年省人社厅会同省委人才办、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实施办法》,创新实施省卓越博士后计划,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平台,每年遴选900名卓越博士后进行资助培养,给予2年30万元的资助,2022年、2023年累计资助培养1797人。计划创新建立揭榜领题、单位(企业)举荐、名校优选、综合遴选等选才育才方式,更加贴近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实际,更大力度赋予企业用人自主权,助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留苏创新创业。截至目前,首批入选者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74项;发表SCI、EI及国内核心期刊高水平论文3024篇;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2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4项、青年基金项目20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53项。通过实施卓越博士后计划,聚焦重大战略实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选才育才,逐步扩大青年科学技术人才集聚规模,涵养了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二是聚焦产才融合,铺就博士后成长“高速路”。我们始终把服务制造强省作为博士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70%以上的博士后载体建在先进制造业企业,80%以上的博士后人才集聚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有效激发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层次地融合。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建成博士后载体1074个,招收1.9万余人。在人社部今年公布的新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单中,江苏共获批50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数位居全国第一,其中76%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设博士后工作站9成集中在高端新材料、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是聚焦创新创业,畅通优秀博士后成长通道。积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博士后服务体系,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今年年初的首届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优秀方案评选活动中,江苏代表团获得4金1铜,包揽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能源等4个赛道所有金牌。完善博士后政策配套体系,设立全国首家省级博士后创投中心,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等提供服务。指导各地各单位出台配套政策,基本形成覆盖省、市、县、单位的四级博士后政策服务体系。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分别推出“毓秀青年学者”“至善博士后计划”,南通市新近发布博士后人才政策4.0版,苏州博士后集聚“1600”计划,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迭代升级,彰显江苏博士后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本次大赛是我省首次以博士后为主角的创新创业大赛,也是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江苏选拔赛,旨在建设博士后创新创业的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培养选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力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本次大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赛项精准。紧扣重点产业集群,共吸引411个博士后团队项目报名,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57个、高端装备制造53个、生物医药与健康81个、新能源新材料99个、现代农业与食品38个、海洋开发与应用14个、其它行业69个。

  二是选手踊跃。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均有博士后团队项目进入选拔赛,共有248个来自企业的博士后团队,其中43个项目为博士后牵头的创业项目。共有163个项目来自高校,均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水平应用研究项目。

  三是赛事丰富。大赛期间同期举办博士后工作成果展、博士后常州行、训练营、投融资对接等系列活动,突出务实节俭办赛理念,引导博士后从实验室走向经济主战场,积极推动博士后科研项目落地和转化。其中,训练营授课共吸引3.53万人次参加。

  四是赛程科学。选拔赛分为分组赛、决赛,在设计竞赛流程、评审规则时,遵循博士后人才特点、科研工作特点,认真论证,科学设定指标体系,精心遴选评审专家,优化各项赛事程序。在分组赛、决赛等所有的环节中杜绝弄虚作假、说情照顾,最大限度地考虑各行业、各类型专家的配比,在专家推荐、入库、抽取等所有的环节严格把关。

  近年来,常州市瞄准“532”发展的策略、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标,全力抢抓博士后人才竞争制高点,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5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4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4家。全市共有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其中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可以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截至2023年7月,我市累计招录博士后662人,目前在站博士后413名,平均每个设站单位有3名以上博士后在站,在站率居全省前列。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就新招录博士后119人,半年度指标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2022-2023年,我市有29名优秀博士后入选省“卓博计划”,入选人数位居13个城市第三。目前,常州博士后人才共获得各级各类资助60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批专利近300项。全市博士后研发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35亿余元。

  2014年、2019年、2022年三次修订《常州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聚焦资源,支持博士后工作发展。人才资助高标准:省级以上博士后设站单位招录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享受每月5000元生活补贴,市级博士后设站单位招录的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享受每月3000元生活补贴,补贴连续发放2年。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常州企业工作的,可享受3万元留常奖励,叠加“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一名博士后在常州最高可获得50.76万元奖励资助。博士后平台成体系: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设立制度,形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级博士后工作站的梯队建设局面;设站单位重考核:每年对全市各设站单位做考核,发文公布考核结果,对考核优秀的设站单位奖励5万元;申报职称有支持:博士后进站后可直接评定中级专业方面技术职务,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工作优秀并取得较大成绩,可破格直接申报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资格。

  一是通过全国博管办、省人社厅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设站单位在博士后人员进站办理、中期考核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工作水平;二是组织设站单位赴省内外高校实地对接洽谈,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赴高校进行实地洽谈对接;三是举办大型博士后招录对接会,定期走访征集设站单位科研项目和博士后招录需求,编印《常州市博士后招录计划》,通过省博士后网、高校就业网等渠道发布信息,提升洽谈成效;四是支持创立全省第一家地市级博士后协会,协会定期以专题论坛和研讨会的形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举办讲座,邀请高校博管办主任参与活动,与设站单位做招录对接;五是从服务企业拓展到服务行业,探索开展在常博士后服务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行业对接活动,更广泛地服务行业企业,更充分地发挥博士后智力支撑作用。

  深入实施“三提双百一常态”行动计划,“三提”即“提量、提质、提档”,逐步扩大全市设站单位和博士后人员数量,提高博士后工作站运行质量,充分的发挥其示范效应,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工作站和省示范工作站。“双百”即三年内(2020-2022)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100家以上,在站博士后200人以上。“一常态”即常态化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在常州”主题活动,搭建合作共赢平台。推动博士后工作成效再上新台阶。

  后期,常州市将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博士后工作:

  一是加强博士后招录力度。通过组织设站单位参加“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等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互动,助力企业引进年轻博士后人才。

  二是严格设站单位动态管理。加强评估考核,支持有明确招录需求和招录能力的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定期注销空站、长期没有博士后招录计划的设站单位,实现设站单位的动态管理,提升建站质量。

  三是发挥博士后工作效能。下一步,将鼓励更多的博士后走进企业、走上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在研发技术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攻关,为产业迭代、技术升级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从始至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策略,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人才、充分用好人才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我区已集聚各类人才超37万人,高层次人才10万人,引进培养国家级重大工程人才119人,省级创新创业人才152人,落户人才项目超1000个。建有30家博士后工作站,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累计招收博士后113人。7位博士后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累计获得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助超1000万元,博士后研发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8亿元。维尔利、中简科技、宏微科技、聚和新材料等人才企业成功上市,全区人才企业年销售总额超159亿元,其中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17家,超5000万元企业32家,规上企业62家,慢慢的变多的人才项目在高新区破茧而出、茁壮成长,“星星之火”慢慢的变成为“燎原之势”。

  1.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出台形成了《才聚高新智汇新北》1+13人才政策体系,并将人才政策专项资金总盘提升至2亿元,给予领军人才创业项目最高2000万元的综合支持,创新项目最高150万元前置资助,给予重点企业引进的精英人才最高200万元项目综合支持、团队最高300万元项目综合支持以及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与深创投、毅达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银行开展“人才投”“人才贷”合作,组建5亿元的科学技术人才孵化引导基金和1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2022年,全区初创人才企业获得金融支持超过10亿元。

  2.实施“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对来高新区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30万元、硕士研究生和高级技师8万元、全日制本科生和技师5万元购房资助,给予博士研究生800元/月生活补贴和800元/月房租补贴,硕士研究生和高级技师500元/月生活补贴和600元/月房租补贴,全日制本科生和技师300元/月生活补贴和500元/月房租补贴,连续享受三年。双资助政策只要登录“我的常州”,在手机上就能申请和兑付。

  3.深入推进“百校千企万名英才集聚工程”。 大力开展“校政企”合作,3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大学建立了62所引才工作站,聘请校园引才大使200多名。持续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人才引育活动,举办校园招聘活动79场,供岗69889个,组织3637人参加青年就业见习,通过“实习促引才”模式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来区创新创业。创新推出“感受工业魅力,筑梦智造新北”工业旅游活动,共组织工业旅游活动24场,邀请常州大学、兰州大学等50余所高校1000余名师生参观重点企业。

  4.提供最用心的服务保障。致力打造“优享、优居、优智”三优服务品牌,为人才提供住房、出行、教育、医疗、游乐等全方位保障。2021年以来,我们已高标准建成人才公寓18000余套,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全省最好,全国顶尖。全区建设青年驿站27家,最长3个月免费入住,还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社会融入等“一站式”服务。我们用拎包式的入住体验和一站式的管家服务,让人才在常州高新区有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

  常州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攀登人才高峰,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进一步构建竞相发展的良好人才生态。发挥企业用人主体的作用,带领企业对关键岗位、贡献突出人才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等多途径的激励机制,给予“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尊重人才、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引导人才长期潜心钻研,“十年磨一剑”。

  二是进一步实施引育并重的人才扶持计划。健全“三招三引”工作机制,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推介,做好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省“双创计划”、市“龙城英才计划”等各类引才计划申报。围绕人才企业未来的发展全天候培育,优化升级人才政策,积极探索“拨投联动”的支持方式,帮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农业等各领域的人才引育,让各类人才都能在新北各展其才、各尽其能。

  三是进一步打造共建共赢的平台支撑体系。发挥天合光能国家实验室、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引才主阵地作用,支持星宇车灯、美敦力等重点企业举办赛事活动,高质量办好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江苏选拔赛等大型赛事,搭建技术转移、基金投资、人才引进的“快捷通道”。

  四是进一步营造舒心顺心的人才服务环境。坚持“人才跟着产业走,公寓跟着人才建”的思路,探索建立人才公寓服务标准体系,确保三年2.1万套建设任务高标准收官,通过人才公寓的“小切口”做好人才引育的“大文章”。系统整合人才服务资源,根据人才分类目录建立标准化人才服务体系,重点解决人才创新创业、子女就学、医疗服务等关键小事。落实高层次人才“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探索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一码通行、一网通办、一站办结”。

  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7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列全省城区第一,获评全省高水平发展先进区。在常州市冲刺GDP万亿之城之际,常州高新区将用心、用情、用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高新区实践,奋力推动全区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走在前列、争做示范。

  我于2021年11月进入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流动站从事高粘流体在固-液界面处的传递行为的研究,针对现有生物聚合物发酵和高分子加工等过程性的传热速率低难强化的问题,提出基于固-液界面剪切应力强化边界层传热,我的研究(i)在理论层面上:拓展了高粘流体的传热边界层厚度理论,(ii)在技术层面上:开发了一种用于高粘流体的新型换热器,(iii)在应用层面上:在长期试验中验证了强化的传热性能和抗污垢性能,此外,(iv)在科学前沿上:还发现调控固-液界面剪切应力对高粘流体边界层传热强化极具潜力。

  在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两年时间中,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平台,感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在南京工业大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办学特色/优势的化工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博后科研流动站给我提供了参与大项目的机会和来自优势学科的先进实验平台的支持,这其实就是江苏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共性的优势和特色,因此在站期间,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累计在包括AIChE Journal、Bioresource Technology和Applied Energy等化工、生工和能源领域主流刊物总计发表SCI论文10篇,授权和公开专利各一项。此外我还参与到了团队的仪器基金,重点项目,集成项目和重点研发的申请和执行。我认为博后流动站的大平台优势,给我探索科学前沿,也就是科研的顶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是我们江苏博后科研流动站的国际化平台的优势,南京工业大学的博士后科研工作关注科技前沿、国家和我省的重大产业链和科研项目,同国际科研机构和国外高的紧密合作,在进入化学工程学院科研流动站陆小华教授课题组后我够保持着同瑞典研究院(RISE),吕勒奥理工等国际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我不但和国内有名的公司也和瑞典方面的企业界保持着联系、合作,获得企业的数据和动态,为我的研究应用出口框定边界,积极地推进科研项目的转化、落地。我认为博后流动站的国际化平台是科研“立地”的必备条件。

  第三是博后工作站与江苏优势的重点产业集群的紧密联系于合作,我的课题研究主要面向的是江苏省优势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的发酵和加工行业,针对“十四五”期间加大投入和高产出、高品质和低能耗的导向,我认为我的研究可望起到关键的指导和支撑作用。目前的研究已同中圣集团和轩凯化工展开了初步的合作,基于企业的数据和需求我做了粗略的估算,研究成果对单个百吨级生物高分子生产企业的提升潜力可达千万元/年以上,逐步推动相关高粘流体行业深入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中。这使得科研“立地”“水到渠成”!

  第四是江苏优越的博士后激励政策。2022年我入选了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这一激发鼓励措施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博士后可以潜心搞科研,不用为生活负担分心!为处于科研的黄金阶段的年轻博士后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保障他们心无旁骛地创新创造,是适应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现实需要。这一激励政策引集聚博士后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培养造就了一批进入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是江苏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战略举措。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内燃机尾气污染治理、减少有害化学气体排放的环保装备供应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CNAS认可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和关心下,于2016年正式设立的。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以内燃机尾气后处理关键技术等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聚集了各类专业背景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哺育和培养一大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博士后,建立一支卓有成效的合作团队。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上个月习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凯龙高科博士后工作站始终坚定履行好“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这一光荣使命,历经近十年的技术攻关,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内燃机尾气后处理关键卡脖子技术。强调“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我们依托尾气后处理领域15年的研发基础,充分的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的优越科研条件和平台,聚集各个专业的优秀博士后,实现知识协同创新,突破国外公司垄断的核心技术,研发内燃机尾气后处理自主可控全产业链,实现了后处理全套自主可控技术完全国产化。我们团队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牵头和参与制定18项柴油机后处理行业标准,获得了2021年中国机械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论文80多篇、专利30多项,项目成果已在多款产品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总体技术经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关键卡脖子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今后凯龙高科博士后站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科学技术创新进行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产品和大地上,在奋斗中坚守,在专注中开拓,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内燃机尾气后处理关键卡脖子技术的事业中去。

  我认为,企业的博士后站是企业与高校、社会人才的对接窗口,是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摇篮。博士后站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使命。我们的博士后从始至终坚持贯彻习主席强调的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的指示。这也需要博士后站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加强配合,紧密合作,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突破卡脖子难题。

  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展示博士后人才风采、激发博士后人才活力、促进博士后人才转化的重要平台。通过本次大赛,我们不但可以学习交流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创业经验,还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将博士后人才打造成为推动江苏省高水平发展的先锋力量。我相信,在省人社厅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支持下,在大赛的引领下,在广大博士后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为推进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后备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出更大贡献!